(影视剧中的陆逊)
本义之外,诘还有其他用法:
(1)责问,质问,反问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“诘,责也。”又《释诂二》:“诘,让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士庄伯不能诘,复于赵文子。”士庄伯已经不能再质问,于是向赵文子回复。实际上,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较为常用,鲁迅《阿长与山海经》:“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,而且当面叫她阿长。”
(2)弯曲。《说文解字叙》:“象形者,画成其物,随体诘诎,日月是也。”所谓象形,就是画成那个东西,随着它的形体而曲折,日、月二字就是这样。唐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周诰殷盘,诘屈謷牙。”周时的诰文,殷代的盘铭,艰深曲折而且拗口。这也是成语“诘屈謷牙”的出处,形容文字晦涩艰深,难懂难读。
(诘屈聱牙)
注意,这个成语的写法也写作“佶屈謷牙”,或者“诘屈聱牙”,都说得通。因为“謷、聱”两字,均收入《说文》(一个归“言”部,一个归“耳”部),且字义相近。
(象形字的造字原理)
(3)追究;查办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诘诛暴慢,以明好恶。”郑玄注:“诘,谓问其罪,穷治之也。”这里的“穷治之”,就是追究的意思。对欺下慢上的人追究问罪,以表明爱憎,使远方的人知所归顺。
(4)禁止;纠察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诘诈伪,屏谗慝,而毋听淫辞。”禁止伪诈,排除谗言邪恶之徒,而且不准听淫乱言词。
(5)整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季孙谓臧武仲曰:‘子盍诘盗?’”杜预注:“诘,治也。”季武子对臧武仲说:“您为什么不整治盗贼?”
(整治)
(6)明(天);翌(日)。清代王玉树《说文拈字·言部》:“诘,《小尔雅》:‘诘朝,旦明也。’《说文长笺》:‘本作喆朝。喆,古哲,借明也,故明朝为喆朝。今俗以喆为诘,因诘、喆形溷(hùn,通“混”)而误。’此说甚是,当从之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戒尔车乘,敬尔君事,诘朝将见。”准备好你们的战车,忠于你们的国事,明天早晨将再见面。
“诘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诘的小篆写法)
2、(言望)(GBK字库无此字,只能描述字形左言右望)。读wàng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(言望),责望也。从言,望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因埋怨而责备别人。所谓的“责望”,就是责之以“望”。望,怨望,埋怨。这里的“望声”声中有义,望本有跂望义,望而不还,遂生怨恨。当然,这里的望,也可以是希望,因抱希望而埋怨。
(言望)
(言望)还有欺骗义,《类篇·言部》:“(言望),欺也。”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。
(言望)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言望)的小篆写法
(【说文解字】之465,部分图片源自网络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