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罍 [tóng léi]
“铜罍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重要容器,属于礼器之一,在古代礼仪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。
铜罍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,尤其是西周时期,是当时贵族阶层举行各种仪式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之一。
铜罍的形制多样,但大部分口宽腹深,口部通常较宽,便于倾倒液体。腹部则比较深,容量较大。一般配有盖子,以保持内部物品的清洁和密封。两侧常有双耳设计,方便提携。底部平坦或略呈弧形,有的罍底部会有三足或四足的设计。
古代文献中多有提及铜罍的记载,如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等经典著作中都有涉及铜罍的描述,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。
现今在各大博物馆中均可以看到铜罍的实物,如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有众多珍贵的铜罍文物。
你在博物馆有注意过“罍”吗?